首页> 中文期刊> 《断块油气田 》 >无碱与含碱化学体系驱替稠油特征比较

无碱与含碱化学体系驱替稠油特征比较

             

摘要

稠油含碱体系化学驱能够显著提高采收率,但是碱的加入会带来结垢、采出液破乳难等问题,因此,人们逐渐考虑用无碱体系驱替稠油.当前关于2类体系驱替稠油特征和机理差异的研究较少,为了明确无碱和含碱化学体系驱替稠油差异,文中主要针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和碱-聚合物(AP)体系开展了界面张力(IFT)、乳化性能和驱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P和AP驱替稠油机理存在显著不同,即前者通过超低IFT形成油在水中乳化型(0/W)乳状液驱油,而后者与稠油没有达到超低IFT,形成水在油中乳化型(W/0)的乳状液.驱油结果表明,化学体系驱替稠油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AP、泡沫、SP、聚合物(P)、碱(A)、表面活性剂(S).这说明:P的加入(扩大波及体积)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前提,然后S和A才能充分发挥其超低IFT和乳化作用;气泡辅助的SP驱-泡沫驱是当前无碱复合体系驱替稠油的较好的注入方式,是接替AP驱的重要技术;与泡沫驱相比,单一 SP驱存在对化学药剂的潜在浪费.

著录项

  • 来源
    《断块油气田 》 |2021年第1期|129-132138|共5页
  •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天津30045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天津30045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天津30045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天津30045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E357.46;
  • 关键词

    稠油 ; 提高采收率 ; 无碱体系; 含碱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