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球科学》 >西藏阿里地区西部超镁铁岩的地质特征

西藏阿里地区西部超镁铁岩的地质特征

         

摘要

<正> 从我们科考四分队所获得的资料表明,全区的构造格架可以班公错断裂和噶尔曲断裂为界划分为三个构造带,从北到南为:喀喇昆仑构造带,冈底斯构造带、喜马拉雅构造带。(图1)它们是呈北西或北西西方向展布。在喀喇昆仑构造带,主要发育的地层为上石炭统一侏罗系,有复理石夹基性火山岩,沿班公错断裂有属于印支运动的中酸性小侵入体。班公错西段有超镁铁岩小岩体。说明在这个带的南部,中生代以来岩浆活动是较弱的。冈底斯构造带,发育有白垩系和第三系。白垩系下部碎屑岩中含有蕨类和苏铁等植物化石,可能代表滨海环境。上部为浅海环境形成的礁状灰岩。第三系为碎屑岩系,在门士附近有含煤地层。冈底斯构造带内,由于班公错断裂与噶尔曲断裂交汇形成三角形地带,并产生一系列北西向的断裂和褶皱,控制了燕山运动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和超镁铁岩及有关火山岩的分布。冈底斯构造带的南部为喜马拉雅构造带的西北段,与冈底斯构造带相比,有酸性岩浆侵

著录项

  • 来源
    《地球科学》 |1983年第1期|159-171192|共13页
  • 作者单位

    武汉地质学院;

    武汉地质学院;

    西藏第二地质队;

    西藏第二地质队;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