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球科学》 >甘蒙北山后红泉地区海相玄武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成因

甘蒙北山后红泉地区海相玄武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成因

         

摘要

甘蒙北山地区发育的海相二叠系地层是中亚造山带南缘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地层之一,为进一步探讨二叠纪古亚洲洋的关闭及后期的碰撞造山作用的时间节点,选取甘蒙北山后红泉地区二叠系海相火山岩-碎屑岩地层的5条代表性剖面进行了岩性-岩相及分布特征研究,并对海相地层中的玄武岩进行了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全岩Sr-Nd同位素等研究,同时选择剖面典型岩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流纹英安岩与含砂亮泥晶生屑灰岩年龄分别为273±1.7 Ma和275.8±1.4 Ma,结合已发表年龄数据及古生物资料,明确了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介于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中二叠世沃德期,应厘定为双堡塘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后红泉地区玄武岩SiO_(2)含量介于47.48%~54.56%,主要为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属钠质拉斑玄武岩;稀土总量(ΣREE)较高,为74.90×10^(-6)~173.61×10^(-6),LREE/HREE为2.32~6.55,表现出轻稀土相对重稀土轻微富集,(La/Yb)_(N)=1.30~6.20,在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曲线整体上呈现LREE轻度富集、配分曲线平缓的特征,相对富集La、Ce、Nd、Zr、Hf等元素,不同程度地亏损Ta、Nb、P、Ti等元素,δEu=0.83~1.20,无明显的Eu异常;(^(87)Sr/^(86)Sr)i为0.702 024~0.706 432,ε_(Nd)(t)值介于1.99~6.54(除了-0.59和-0.83).因此,后红泉地区玄武岩岩浆是由接近原始地幔成分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低程度熔融形成,其演化成岩过程中并未经地壳的强烈混染,而在岩浆源区发生了强烈的混染作用,推测软流圈地幔受到了陆源沉积岩、大陆地壳或蚀变大洋地壳改造,岩石圈拆沉作用可能是其产生的重要机制;说明古亚洲洋在早期已闭合,至早-中二叠世进一步拉张裂解形成了裂谷盆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