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020年宁波近岸海域赤潮灾害特征分析

2001—2020年宁波近岸海域赤潮灾害特征分析

         

摘要

收集了宁波近岸海域2001—2020年发生的赤潮灾害事件相关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20年间的赤潮灾害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时间分布上,宁波近岸海域赤潮主要发生在4—9月,高发期为5—8月,除10,11,12月外,全年都有发生,平均每次赤潮持续时间为5.6 d。空间分布上,赤潮主要发生在象山港海域和韭山列岛—渔山列岛海域,其中象山港海域发生次数最多,占赤潮总数的47.5%,韭山列岛—渔山列岛海域多发面积在1 000 km~2以上的特大型赤潮。引发赤潮的生物有22种,其中硅藻门9种,甲藻门12种,原生动物1种;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是东海原甲藻,为20起,占赤潮发生总数的25%。近20年该海域有毒赤潮共发生14起,引发有毒赤潮的藻种主要为米氏凯伦藻。全面分析2001—2020年宁波近岸海域赤潮的基本特征,为宁波市的赤潮监测预警和海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