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弓形虫感染对子一代雄性小鼠脑部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弓形虫感染对子一代雄性小鼠脑部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对子一代雄性小鼠发育期脑部多巴胺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弓形虫感染组,每组18只。感染组每鼠分别经口感染弓形虫PRU弱毒株10个包囊。感染后90 d,与健康雄性ICR小鼠按1∶1交配。每组各取2只交配成功的母鼠于孕20 d时剖腹取胎鼠。其他交配成功的母鼠自然分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对孕20 d的雄性胎鼠及出生后14 d和63 d的雄性仔鼠(各6只)进行脑皮层、小脑、海马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测定。结果感染组小鼠感染后死亡3只,余15只感染鼠中,仅6只交配成功。2只于孕20 d剖腹取胎鼠12只,其中雄性7只;4只自然分娩,仔鼠存活21只,其中雄性15只。18只对照组小鼠均交配成功,2只于孕20 d时剖腹取胎鼠23只,其中雄性12只;16只自然分娩,仔鼠存活179只,其中雄性92只。感染组和对照组雄性胎鼠小脑区多巴胺含量分别为(413.25±21.78)ng/g和(346.30±51.83)ng/g,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出生后14 d和63 d,雄性仔鼠皮层区[(462.50±24.80)ng/g和(1 215.77±113.64)ng/g]、小脑区[(271.55±26.19)ng/g和(1 328.82±39.62)ng/g]、海马区[(225.78±24.17)ng/g和(1 322.70±58.34)ng/g]和纹状体区[(455.23±61.53)ng/g和(991.32±54.31)ng/g]的多巴胺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子一代雄性小鼠发育期脑部多巴胺水平显著升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