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的实验研究

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根,与硬脊膜内骶神经前后根分别吻合,建立人工膀胱反射通路,重建膀胱生理反射弧的有效性。方法取3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50~300 g;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将大鼠右侧L5前根近端与右侧S2前根远端,L5后根近端与S2后根远端在硬脊膜囊内分别行显微缝合,同时修复重建膀胱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建立人工膀胱生理反射弧。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5个月,在破坏L6~S4节段脊髓制备完全性截瘫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及膀胱内压测定。结果18只大鼠存活至术后5个月,9只大鼠成功分离出吻合的神经根,获得实验结果。实验侧截瘫前后,单相方波(3 mA、0.3 ms)刺激S2后根吻合口远端,均可记录到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0.10±0.02)mV和(0.11±0.03)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串刺激(3 mA、20 Hz、5 s)S2后根,均可记录到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其波幅分别为(0.11±0.02)mV和(0.11±0.03)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S2后根吻合口远端,经新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引出的膀胱内压分别为(6.55±1.33)cmH2O和(6.11±2.01)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侧截瘫前刺激S2后根,引出的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波幅为(0.14±0.02)mV,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0.17±0.02)mV,膀胱内压为(10.77±1.78)cmH2O,均大于实验侧截瘫前后(P<0.01)。而电刺激对照侧截瘫后S2后根,不能引出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膀胱内压无变化。结论利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根,通过与硬脊膜内骶神经前后根分别吻合,可建立完整的人工膀胱反射弧,有望实现截瘫患者自主性排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