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论第三纪-第四纪界线中的孢粉学问题

论第三纪-第四纪界线中的孢粉学问题

         

摘要

本文回顾了笫四纪下限的孢粉学研究。50年代初,Szafer在波兰南部工作中,提出了气候开始变冷的植物标志及其层位,此后,在俄罗斯平原南部,Zagwijn和Suc在欧洲西北部和地中海区域,以及Selli等(1977)在Vrica剖面的孢粉工作都提出过新的依据和观点,并将这一界线置于年代地层为2.4、2.3—2.1及1.9—1.7百万年前。在中国北方,上新世-更新世界线的孢粉工作,曾在渭河盆地、泥河湾盆地和河北平原东部进行过,从中看到,在Matuyama-Guass事件界线附近,存在气候变冷变干的植被标志。而在Olduval事件发生时期,代表寒冷干旱的植被更趋稳定。 孢粉记录说明,跟随气候摆动,植被发生的变化普遍而显著。然而,基于生物学、沉积学和气候学的统一的第四纪下限的时间层界线,可能是不存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