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然气地球科学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源岩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源岩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摘要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低(Ro值为0.33%~0.70%),可溶有机质酸性非烃主要由正构一元酸、正构二元酸、姥鲛烷酸、植烷酸、藿烷酸和甾烷酸等化合物组成。其中正构一元酸含量占绝对优势并呈两种分布形态(一为单峰型,以C16为主峰,C18、C14丰度较高,生源母质主要为藻类等水生生物;二为双峰型,前峰群以C16为主峰,后峰群为次主峰,以C24为主,前峰群表征水生生物输入,后峰群表征有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各形态均呈现偶奇优势(与生物脂肪酸合成酶合成双碳乙酰单元有关);正构二元酸含量较低;藿烷酸含量高于甾烷酸。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多数样品的姥鲛烷酸/植烷酸的比值及甾烷酸/藿烷酸的比值均减小,表明沉积环境逐渐向还原环境转化。认为由于酸性含氧化合物尤其是正构烷基脂肪酸的脱羧反应,故在形成正构烷烃的同时形成CO2,不仅为产甲烷菌提供了大量营养能源,而且也提供了呼吸代谢的基质;在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时期,湖盆面积扩大,水体加深,区域内出现滨浅湖—半深湖相沉积,因此滨北地区局部时空范围内可形成商业性生物气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