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古华夏块体群的类型及特征

古华夏块体群的类型及特征

             

摘要

以"中国海陆及邻域大地构造格架图"的编制为契机,块体构造学说被提出。该学说将中国海陆及邻域的地壳演化史分为5个阶段:陆核形成阶段、古全球构造阶段(包括成台过渡和稳化阶段)、中间阶段和新全球构造阶段,在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新全球构造阶段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将块体和结合带赋予新的定义和内涵,作为板块之下的二级构造单元,用以表示古全球构造阶段的大地构造单元。二叠纪末期,聚合的Pangea大陆在中国及邻域存在3个块体群:劳亚块体群、古华夏块体群以及冈瓦纳块体群。古华夏块体群由众多规模不大,但地壳发育历史复杂的块体组成,蕴含丰富的大地构造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区域构造背景和岩性地层等资料,并对各种体现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测年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将古华夏块体群划分为华北、扬子、华南3种类型,对其演化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厘定。华北型块体于古元古代末期(约1.8Ga)完成成台过渡;扬子型块体于新元古代初(约800 Ma)完成成台过渡;华南型块体于早古生代末期(约400Ma)完成成台过渡,之后各类块体分别进入稳化阶段,直至早二叠世末一起进入中间阶段,体现了地壳演化中的同序时差现象。印支运动后,又作为欧亚板块的一部分,随板块一起参与到新全球构造阶段的演化旋回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