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医正骨》 >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研究

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ineralized collagen-polymethylmethacrylate,MC-PMMA)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Ⅰ、Ⅱ期Kümmell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符合要求的患者共23例,均行伤椎双侧PKP手术,术中使用MC-PMMA者9例(MC-PMMA组)、使用PMMA者14例(PMMA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脊柱后凸角矫正率、伤椎楔变角矫正率,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4±3.7)min,(27.0±4.5)min,t=0.248,P=0.807;(13.3±3.5)m L,(14.3±3.3)m L,t=-0.655,P=0.519;(8.1±1.1)d,(7.7±1.3)d,t=-0.780,P=0.444]。MC-PMMA组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向椎体前缘渗漏、4例向椎间盘内渗漏;PMMA组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向椎体前缘渗漏、5例向椎间盘内渗漏、1例向椎管内少量渗漏但无神经症状。MC-PMMA组2例发生椎体骨折,PMMA组3例发生椎体骨折,均经非手术治疗或PKP手术治疗后改善或治愈。2组骨水泥渗漏和术后新发骨折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1.000)(2)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138,P=0.711)。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95,P=0.76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02.813,P=0.000);2组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2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ODI。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299,P=0.590)。2组患者ODI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349,P=0.561);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O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31.962,P=0.000);2组ODI随时间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2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881,P=0.074);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853,P=0.366);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7.068,P=0.000);2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随时间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2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488,P=0.102);2组患者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3.871,P=0.062);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016,P=0.000);2组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随时间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2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6)脊柱后凸角矫正率。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8.089,P=0.000);2组患者脊柱后凸角矫正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01,P=0.973);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脊柱后凸角矫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2.825,P=0.000);2组脊柱后凸角矫正率随时间变化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2组脊柱后凸角矫正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76;t=-1.311,P=0.204);术后1年,PMMA组的脊柱后凸角矫正率明显低于MC-PMMA组(t=3.690,P=0.001)。(7)伤椎楔变角矫正率。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0.315,P=0.000);2组患者伤椎楔变角矫正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16,P=0.901);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楔变角矫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9.888,P=0.000);2组伤椎楔变角矫正率随时间变化均呈降低趋势,2组的降低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应用MC-PMMA与应用PMMA行PK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均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脊柱功能、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后期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伤椎高度丢失和脊柱后凸矫正度丢失,应用MC-PMMA比应用PMMA能更好地维持脊柱后凸矫正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