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矿物岩石》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摘要

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蚀变岩和矿石的δ18O明显高于未蚀变岩石,指示岩石在水岩作用过程中从流体中汲取18O。19件早阶段流体δ18OW变化于4.2‰~13.4‰(平均8.1‰),8件δDW介于-66‰~-88‰之间(平均-78‰),1件δ13C铁白云石=1.5‰,指示流体来源于含碳酸盐地层的变质脱水作用;晚阶段δ18OW为-2.0‰~-0.6‰,1件δDW=-56‰,3件δ13C铁白云石为-1.6‰~-2.2‰,指示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成分;3件中阶段样品δ18OW为1.9‰~4.5‰,δ13为-1.2‰~0.5‰,均介于早、晚阶段之间,指示中阶段为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热液的CCO2混合流体作用。大量硫化物沉淀导致中阶段流体(δDW=-113‰~-94‰),显著低于早、晚阶段。28件中阶段硫化物δ34S为显著的负值(-19.2‰~-6.3‰),指示成矿流体系统中存在大量生物硫。理论分析表明,尽管熊耳地体的太华超群、熊耳群、燕山期花岗岩类和下伏地壳、地幔被前人解释为成矿流体的来源,但它们之一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均不可能成为上宫金矿成矿流体的主导性物源,唯一可能是熊耳地体南侧的管道口群-栾川群CSC(含碳质碳酸盐-页岩-硅质岩)建造;在中生代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中,管道口群-栾川群沿马超营断裂A型俯冲到熊耳地体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