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石漠化区林草恢复与传统农耕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石漠化区林草恢复与传统农耕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摘要

为探明石漠化治理区林草植被恢复后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结构稳定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以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4种林草植被(金银花、火龙果、花椒和草地)与传统种植方式玉米地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湿筛法进行团聚体分离和测定,对比分析了石漠化治理方式与传统农耕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5种样地水稳性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25 mm)粒级含量为主,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表现出草地>金银花地>火龙果地>玉米地>花椒地,团聚体含量总体上随粒级的减小而降低;(2)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为草地>金银花地>火龙果地>玉米地>花椒地;(3)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金银花地>草地>火龙果地>花椒地>玉米地,说明从传统种植方式转变为林草植被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得到提高。除花椒地外,其他样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均优于玉米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都高于玉米地。综上所述,石漠化治理区退耕还林和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碳库容量提升,促进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