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LASIK术中实时测量角膜厚度的临床意义

LASIK术中实时测量角膜厚度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A超测量角膜瓣下基质床厚度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89例(177眼)常规LASIK术中制作角膜瓣后A超测量瓣下基质床厚度,计划预留角膜剩余基质床厚300μm,推算出激光可切削量,依此为依据调整激光光区切削范围,使实际角膜切削量小于可切削量来实时指导手术。结果角膜瓣厚平均为(118.01±18.03)μm,平均切削角膜厚度(77.62±22.65)μm,平均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21.28±13.28)μm。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视力分别为1.02±0.23、1.0±0.22、1.04±0.20、1.18±0.24;117眼高于术前BSCVA一行以上,5眼下降一行以上,术后三个月残存屈光度为+0.75D~-1.25D,平均(-0.06±0.37)D。选择6.5 mm和8.0 mm切削光区的有111眼(62.71%),选择6.0 mm和8.0 mm的有59眼(33.5%),选择6.0 mm的有4眼(2.26%)。分区切削3眼(1.69%)。结论LASIK术中实时监测角膜瓣下基质床厚度,推算出可供激光切削角膜量,避免了制作角膜瓣的误差引起的术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不足的问题,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最大程度上降低术后角膜膨隆的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