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前庭医学

         

摘要

我国对前庭系统与眩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称此项工作为“填补国内空白”。文革期间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术交流增多,涉及不少前庭学的进展,促进了我国耳科学者对此专业的深入探讨,在眩晕疾病的诊治等方面不断取得研究成果。近年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尤为关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显。2007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发表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在全国耳科学界取得共识。为及时交流各家的心得体会,本期专题报道了近年国内有关眩晕的临床研究,对不同类型BPPV的诊治、耳石手法复位与康复练习的效果、姿势稳定测试对疗效的评估等对BPPV治疗的个性化策略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