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干热河谷区清代洪涝灾害特征

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干热河谷区清代洪涝灾害特征

         

摘要

[目的]分析四川省汉源县清代洪涝灾害特征及成因,为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通过对大渡河干热河谷区汉源县清代洪灾等资料的搜集整理,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该地区清代洪灾的等级、频次、周期以及成因等问题。[结果]清代汉源县洪涝灾害共计发生55次,平均4.87a发生1次。轻度洪灾、中度洪灾、大洪灾和特大洪灾各占洪灾总数的14.55%,60.00%,21.82%和3.64%,以中度洪灾为主。从清代早期到晚期,洪灾呈波动增加的趋势且有明显的阶段性,1644—1739年和1770—1809年是洪灾少发期,1740—1769年和1810—1911年是洪灾高发期,并出现了5次重大洪灾事件。清代汉源县洪灾存在约5a,10a的震荡周期。[结论]在太阳黑子极值年、印度夏季风强盛期及南方涛动(ENSO)事件年前后出现洪灾的机率极大。清代中期以后的人口快速增长、农业垦殖、森林破坏等人为无序开发加剧了洪灾频次和严重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