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教育》 >董其昌书学实践的当代意义

董其昌书学实践的当代意义

         

摘要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别集》等著作传世,明代书画大家,于书法一道用功颇深,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位杰出的帖学大家。然而他并不是天生的书法家,也不是一开始就醉心其间。他的学书之路与历代书家小有区别,可谓一波三折,《画禅室随笔》记载: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伯长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