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北京中医药》 >清代北京慈善机构的医疗特点浅析

清代北京慈善机构的医疗特点浅析

         

摘要

清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走向半殖民地的重要历史时期。尤其到了清中后期,整个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境地,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人民生活日加困苦。社会的不稳定导致了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而清政府在保障弱势群体方面的社会抚恤工作方面,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清代民间先后创立了大量的善会、善堂等慈善组织,通过从民间筹集资金,成立专门机构来救济广大的贫民百姓以及鳏寡孤独等特殊人群,有效弥补了政府社会抚恤工作的不足。清代北京地区的各种善会、善堂,除赈济贫民外,更在内部设立相关的医疗部分,以救治身体羸弱及患病者,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慈善机构。普济堂和育婴堂便是清代北京地区慈善机构中的佼佼者。它们在救济贫苦大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普济堂和育婴堂肇始于北京,而后推广至全国,其社会意义和影响远超同时期其它慈善机构。通过对以普济堂和育婴堂为代表的清代北京地区慈善机构的研究,我们看到清代慈善机构的医疗更多是一种行为存在,其持续时间长短以及施行效果更多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治统治者的影响。这也是清代所有慈善机构所存在的共同问题。尽管如此,它们在中国古代慈善机构发展史中的地位和意义还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