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环境科学》 >同位素海洋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同位素海洋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摘要

作为边缘学科的同位素海洋学已逐渐成为海洋科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新领域,在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和物理海洋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海洋学家们的重视,本文对此作了概述。在东海黑潮区,利用氧同位素示踪物清楚地阐明了黑潮主轴、台湾暖流、长江中淡水和陆架混合水以及上升流区的不同特征,还发现了在陆坡处,黑潮在水深约600m附近存在低δ ̄(18)O值核心,并与低盐核心相对应。 ̄*在大洋环流研究中运用同位素示踪物的成功,已愈来愈引起海洋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大洋水δ ̄(18)O值与盐度关系的研究,即δ-S模式的研究,是研究海水性质、探讨海水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11,12]。表层海水的蒸发作用,或由于低盐、低δ ̄(18)O值的大陆径流、天然降水或冰雪融化水等的加入将改变表层海水的盐度,也必然引起同位素组成的再分配或产生同位素分馏而导致δ ̄(18)O值的变化。各大洋区表层海水的平均δ ̄(18)O值呈现出高纬地带较之低纬地带δ ̄(18)O值变负的同位素纬度效应 ̄[13,14]。洪阿实等,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水养殖研究中的应用,1993,即刊《海洋学报》中英文版。洪阿实等,热带西太平洋海水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初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