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响度重振与耳蜗微音电位及耳聋预后的关系

响度重振与耳蜗微音电位及耳聋预后的关系

         

摘要

目的了解响度重振与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CM)及耳聋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重振的形成机制。方法对104例一耳正常,另一耳为感音性听力下降并有响度重振的患者施行双耳CM测试,测试频率为0.5、1kHz,以高频下降为主者加测2、4、8kHz。将患者初诊时纯音听阈、双耳CM检测阈值与最终稳定之后的纯音听阈相比较,为便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CM分型标准:Ⅰa型:患耳CM检测阈值健耳,差值≥15dBSPL;Ⅱb型:患耳检测阈值为60~75dBSPL。Ⅲ型患耳CM检测阈值>75dBSPL或引导不出。结果听力正常组各频率CM绝对振幅在不同个体差异较大,但同一正常个体双耳之间CM幅值及阈值则较接近并稳定,因此不采用平均值而仅以同一个体正常一侧CM幅值的大小来评价患耳的CM幅值。重振耳CM有增大和延长现象。104例单侧感音性聋,95例(91.3%)主观检测有重振的频率出现CM振幅明显增大,其中34例在CM增大同时伴有CM延长(5.8%),与正常耳比较延长1~11个周波,平均时间延长(5.2±2.5)ms。初诊时即遵照CM分型标准分类,随后经6个月以上随诊,发现CMⅠ型预后明显好于Ⅱ型和Ⅲ型,Ⅰ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78.19%;Ⅱ型多数预后不佳,治疗有效率仅为2.5%;Ⅲ型治疗均无效;将CMⅠ型与Ⅱ型做预后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53.709,P0.05)。睡眠状态下CM幅值略有增大,与此同时CM阈值减低。结论CM检测可为了解重振发生机理以及重振与CM和耳聋预后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客观信息。听力下降耳CM幅值正常或增大为重振所特有客观指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