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凸前方支撑融合时的入路选择

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凸前方支撑融合时的入路选择

             

摘要

探讨严重后突型脊柱侧凸前方支撑融合手术的入路选择问题,以及后突型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特征和手术策略.本组共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0~27岁,平均16岁.全部为后突型脊柱侧凸,其中后突畸形位于侧弯区20例,位于胸腰双弯交界处12例,非僵硬性脊柱侧凸组14例,后路矫形术后2周行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僵硬性脊柱侧凸组16例,6例单纯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另10例于术后2周再行后路矫形.伴不完全性瘫痪脊柱侧凸3例,Halo-骨盆牵引3~6周后行后路矫形或原位融合,2周后再行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移植骨均为自体胫骨.本组前路凹侧入路手术时间180~250min(平均210min),出血600~1700mL(平均960mL).术前后突畸形Cobb角60°~104°(平均78°),术后30°~104°(平均50°),纠正率为35 9%,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56°~130°(平均82°),术后20°~120°(平均40°),纠正率为51 2%.全组无死亡,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后路手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胸膜破裂2例(胸廓成形时),后份骨折4例,前路手术术后渗出性胸膜炎2例.本组随访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假关节1例,后期脱钩1例,无纠正丢失.1例术后5个月在外伤后发生胫骨取骨处股骨骨折.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对后突型脊柱侧弯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假关节发生率低和远期预防躯干塌陷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