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医学》 >创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水平变化与炎性反应的关系

创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水平变化与炎性反应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血清IL-33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18岁的创伤患者82例(创伤组),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创伤亚组(ISS评分<20分)、重度创伤亚组(20分≤ISS评分<30分)和极重度创伤亚组(ISS评分≥30分);另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受到创伤后4、24、72h和7d各时间点,检测血清IL-33、sST2、CRP、IL-1β、TNF-α和IL-10水平,同时评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Ⅱ),记录28d内病死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创伤后血清IL-33、sST2与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选取最佳临界值,评估创伤后24h血清IL-33和sST2水平诊断炎性反应的价值。结果创伤组创伤后4、24、72h和7d的SIRSS和血清CRP、TNF-α、IL-10水平,创伤后4、24和72h的血清IL-1β水平,创伤后4和24h的血清IL-33、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创伤后各时间点血清IL-33与SIRSS和血清CRP均呈正相关(r=0.112、0.181,P=0.021、0.013);创伤后4和24h,血清IL-33与sST2呈正相关(r=0.253、0.301,P=0.046、0.017)。创伤后各时间点血清sST2与SIRSS、血清CRP和IL-10均呈正相关(r=0.168、0.155、0.266,P=0.014、0.036、0.002)。创伤后24h血清IL-33水平ROC的AUC为0.732(P=0.006),95%CI为0.741~0.950,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结果,最佳临界值为15.13pg/mL,其诊断炎性反应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66.7%。创伤后24h血清sST2水平ROC的AUC为0.845(P=0.000 1),95%CI为0.597~0.866,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结果,最佳临界值为5.56ng/mL,其诊断炎性反应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9.4%。重度创伤亚组和极重度创伤亚组创伤后4h~7d的血清IL-33和sST2、SIRSS、APACHⅡ峰值均显著高于轻度创伤亚组(P值分别<0.05、0.01),极重度创伤亚组创伤后4h~7d的血清IL-33和sST2、APACHⅡ峰值均显著高于重度创伤亚组(P值分别<0.01、0.05)。82例创伤患者28d内死亡10例,病死率为12.2%,轻度创伤亚组、重度创伤亚组和极重度创伤亚组的病死率分别为0、14.3%(5/35)和5/13,重度创伤亚组和极重度创伤亚组的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轻度创伤亚组(P值均<0.01),极重度创伤亚组又显著高于重度创伤亚组(P<0.01)。结论创伤患者血清IL-33和sST2水平升高,高水平血清IL-33和sST2表明创伤和炎性反应程度重、预后不良。创伤后早期血清IL-33水平对炎性反应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