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与职业医学 》 >上海市区老年人群细颗粒物个体暴露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上海市区老年人群细颗粒物个体暴露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背景]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颗粒物对老年人群危害重大,因此基于精准暴露评估发现暴露风险因素并提出保护措施,至关重要。[目的]评估上海市区老年人群细颗粒物(PM2.5)个体暴露水平和四季变化特征,与室外监测站进行同步比较,探讨个体暴露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固定群组重复随访的研究设计,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老年志愿者83名,分别在四个季节完成4次随访,每次随访间隔三个月。每次随访研究对象需要完成连续7 d的个体PM2.5暴露测量、个体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测量及活动模式和家居问卷调查,并收集同期国控监测站点(3 km以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结果]随访一年中,所有研究对象个体PM2.5暴露的日均值为38.0μg·m^(-3),高于同期室外大气监测站点PM2.5的日均值(35.7μg·m^(-3),P<0.05)。春、夏、秋三个季节个体暴露高于室外大气监测站,但冬季的个体PM2.5暴露低于室外大气监测站(35.3μg·m^(-3)vs.41.3μg·m^(-3))。经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室外PM2.5浓度、个体环境温度、日均做饭次数与个体PM2.5暴露水平呈正向关联(P<0.05),而每日居家时间与个体PM2.5暴露水平呈负向相关(P<0.05)。个体PM2.5暴露在四个季节的上午和下午用餐时间段,均呈现暴露高峰区段。进一步逐小时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室外大气PM2.5在凌晨到中午12时之间对个体PM2.5暴露的影响最大(室外PM2.5每升高1μg·m^(-3),个体PM2.5暴露增加0.6~0.8μg·m^(-3)),而其他时间段的影响较小(室外PM2.5每升高1μg·m^(-3),个体PM2.5增加0.4~0.6μg·m^(-3))。[结论]上海市区老年人群的个体PM2.5暴露水平在春、夏、秋季高于室外大气PM2.5水平。冬季低于室外大气PM2.5水平。室外PM2.5浓度高、个体环境温度高、日均做饭次数多可增加个体PM2.5暴露水平,每日居家时间长可降低个体PM2.5暴露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