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 >新疆东天山地区石人子沟遗址农牧活动情况:炭化种子、植硅体和孢粉证据

新疆东天山地区石人子沟遗址农牧活动情况:炭化种子、植硅体和孢粉证据

         

摘要

新疆地区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区域。位于新疆东天山北侧的石人子沟遗址是一处大型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超大型聚落。目前,已有的考古资料表明该遗址出土了炭化裸大麦(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遗存,以及羊、马等动物骨骼和羊粪遗存,为复原先民的农业和牧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对于裸大麦等农作物是否为本地种植以及羊和马等动物的畜养方式等问题依然不清晰。本研究对石人子沟遗址内西北侧四个含文化层的剖面沉积物开展了大植物浮选、植硅体和孢粉分析工作,发现1颗炭化裸大麦、大量禾本科(Poaceae)植物茎叶植硅体和少量可能来自大麦类植物稃壳的植硅体;花粉类型较为丰富,组合面貌以草本和灌木占优势,主要由麻黄属(Ephedra)、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蒲公英型(Taraxacum-type)、蒿属(Artemisia)组成。孢粉组合中,大型禾本科栽培植物(直径大于40μm)、云杉属(Picea)植物和桦木属(Betula)植物时常出现;除此以外,见有较多的粪壳菌属(Sordariaspp.)和隐裂壳菌属(Delitschia spp.)粪生真菌孢子。与自然剖面的对比,结果显示在文化层沉积物提取的炭化裸大麦种子、大麦类植物稃壳植硅体以及大型禾本科栽培植物花粉等植物证据共同揭示了石人子沟遗址发现的裸大麦很可能是本地先民种植,而且植物花粉组合以及粪生真菌孢子的大量出现说明石人子沟遗址附近很可能存在放牧行为。本研究对于深化青铜时代以来新疆东天山地区古人农牧活动策略等认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