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科学通报》 >飞虱虫疠霉黍米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飞虱虫疠霉黍米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摘要

采用黍米(Panicum miliaceum)作为营养基质,对侵染飞虱、叶蝉及蚜虫的飞虱虫疠霉(Pandora delphacis)进行固体培养实验.将菌丝生物量约为25 mg/mL的菌丝液按20%的比例(体积重量比)接入经高温湿热灭菌而适度熟化、含水量为45%的黍米中,在25℃和12L︰12D条件下直接培养,所获3~17 d黍米培养物的产孢潜能和有效产孢时间因培养天数不同而异.以培养5 d的黍米产孢量最大,达(17.12±1.31) ( 104个/粒,培养7~11 d的黍米产孢量为13.00 ( 104~13.90 ( 104个/粒.相对于新鲜蚜尸(2.32 ±0.34) ( 104个/头的平均产孢量和≤ 60 h的有效产孢时间,5~11 d黍米培养物的产孢潜能高出5.6~7.4倍,有效产孢时间(144 h)延长2倍以上.将106头桃蚜(Myzus persicae)成蚜暴露在黍米培养物中2 h后接种,7 d内的感病死亡率为69.8%,而对照蚜虫中无一染病死亡.结果表明,飞虱虫疠霉黍米培养物的生物学性状类似于该菌侵染致死的蚜尸,而且每颗米粒的产孢潜能和有效产孢时间远优于天然蚜尸,可作为虫霉病传播源而成为天然虫尸的模拟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