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兽医医药杂志》 >家兔实验性豆状囊尾蚴病不同感染时期组织病理学变化规律研究

家兔实验性豆状囊尾蚴病不同感染时期组织病理学变化规律研究

         

摘要

为研究家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其实质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用不同数量六钩蚴人工感染家兔(分为高剂量感染组和低剂量感染组,同时设对照组,每组各6只),隔离饲养2个月,分别在感染7 d、30 d和60 d捕杀,取肝脏,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7 d,高剂量组兔有死亡,低剂量组兔出现腹泻、消瘦,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肠壁菲薄;镜检可见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间质中可见六钩蚴。感染30 d后,高、低剂量组家兔均消瘦,肝脏仍肿大、色泽变淡、有散在出血点,表面和切面均见数量不等未成熟的囊尾蚴;镜下可见虫体移行道,其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积,肝细胞发生严重的空泡变性;间质中观察到发育程度不同的豆状囊尾蚴,囊壁、囊腔和虫体已经形成,头节尚未发育完全。感染60 d后,各剂量组家兔肝脏肿大消失、呈恢复状态,表面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结节,成熟囊尾蚴从肝脏中移行出来进入腹腔,黏附在大网膜和肠系膜上;肝脏增生明显,肝细胞空泡变性和颗粒变性,但较感染中期程度轻,较感染初期严重,肝细胞分裂增殖,可见双核和三核的肝细胞;形成特异性肉芽肿,肉芽肿中心呈典型的凝固性坏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