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军医杂志》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伴壁内血肿与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比较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伴壁内血肿与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伴壁内血肿(IMH)与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并行TEVAR的5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别纳入PAU+IMH组(n=66)和ATBAD组(n=523)。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两组匹配(1∶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在院期间和远期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匹配前:PAU+IMH组年龄、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合并吸烟史、合并冠心病史、合并脑血管病史比例均高于ATBAD组,体质量指数、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白细胞计数均低于ATB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影像学和手术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前后,两组在院期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48个月,PAU+IMH组随访61例(92.4%,61/66),ATBAD组随访500例(95.6%,500/523)。匹配前,PAU+IMH组全因死亡、主动脉源性死亡发生率均高于ATB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前,PAU+IMH组存活率低于ATBAD组,主动脉源性死亡率高于ATB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前:接受TEVAR 2年内,两组主动脉源性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PAU+IMH组主动脉源性死亡率高于ATB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PAU伴IMH患者行TEVAR安全有效,与ATBAD患者行TEVAR相比,其TEVAR 2年后的主动脉源性死亡明显增加,需加强此类患者的长期管理以改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