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煤炭地质 》 >华南二叠纪赋煤带划分及褶皱形态特征

华南二叠纪赋煤带划分及褶皱形态特征

             

摘要

华南二叠纪赋煤区的构造位置包括扬子地台北缘东段、扬子地台东南边缘、华南褶皱带﹑华夏地块.依据煤系现存位置及构造边界条件可划分为7个赋煤带:鄂南湘西北赋煤带、苏皖南浙赣北赋煤带、湘中赋煤带、赣中湘东南粤北赋煤带、浙西赣东南赋煤带、闽西南粤东粤中赋煤带、广西赋煤带.褶皱是基本的、建设性的控煤构造样式,煤田或矿区一般保存在褶皱的不同部位.恢复和发现"丢失"的褶皱构造要素,是预测和发现煤系矿产资源的有效方法.华南二叠纪赋煤区褶皱轴向一般平行于基底隆起的边缘(即平行于构造边界),轴向有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及东西向;以短轴侏罗山式褶皱为主,轴面常斜歪,倒转,轴面多倾向基底隆起;常见叠加褶皱;褶皱与逆冲推覆或基底拆离相伴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