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城市地理 》 >四代人的少年记忆 或者无处安放的成长故事

四代人的少年记忆 或者无处安放的成长故事

             

摘要

“老三届”学习与劳动结合 出生于1952年的刘春民基本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们这代由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接班人”后来有个更加出名的称呼——老三届,即1966、1967、1968年三届在读的初中和高中学生,他们是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这17年的教育成败得失的具体体现者。 刘春民记事晚,建国之后,发生的很多大事件,如“镇反”、“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反右”、“大跃进”,这些他都没赶上。他开始切身记得清楚的,是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反右”反得全民噤声,“大跃进”无人敢阻挡。“大跃进”带来了“自然灾害”,他只知道忽然之间饭不够吃了,没肉了,没油了,没菜了。那时的刘春民正在上小学。他告诉笔者,因为没有东西吃,他从来不挑不拣,哪怕难以下咽的饭菜。每天上午一到第三节课,已然饥肠辘辘,全然听不进老师在黑板前嘀嘀咕咕讲了些什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