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假体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国际首例报道

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假体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国际首例报道

             

摘要

背景:目前,颈椎椎体切除减压后必须施行融合手术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但融合牺牲了手术节段颈椎的活动功能,同时众多文献报道融合术后存在潜在的局部应力转移、邻近节段退变等远期问题。作者在颈椎前路椎体、椎间盘次全切后保留颈椎运动单元活动功能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与探索,结合3D打印技术研制出了"人工颈椎椎体-椎间盘复合体",简称可动人工颈椎。目的:探讨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椎体置入治疗2例颈段脊髓压迫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与术后颈椎活动度保留情况。方法:为了保留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颈椎节段运动功能,2020年12月采用自主研发的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椎体置入到2例因巨大椎间盘脱出行椎体次全切除的颈椎椎间缺损区。截止投稿时2021年4月共随访16周,分别于术后1,6,12,16周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及JOA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动力位X射线片及三维CT等影像学技术评价植假体位置及颈椎节段运动功能保留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经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202012。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术后次日疼痛、麻木均明显减轻,四肢肌力部分恢复。(2)术后1,6,12,16周随访时,患者四肢肌力、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头颈部活动功能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生切口内血肿、喉返神经损伤、食管损伤、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等情况。(3)术后1,6,12,16周随访时,X射线片检查可见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椎间高度维持良好;3D-CT显示减压效果良好,人工椎体部件与周边颈椎骨质贴合良好;动力位X射线片可见假体终板部件在屈伸及侧屈活动时具有一定的角度开合变化,无颈椎失稳,提示假体保留了部分颈椎运动功能。(4)结果提示,可动人工颈椎椎体能够在重建颈椎稳定性的基础上保留椎间活动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