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头皮针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头皮针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头皮针治疗对脑血流变化与肢体运功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未经头皮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方法:选择1994-01/2002-01在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起病3d内施以头皮针治疗,取病灶侧百会透曲鬓、颞三针、头双针等,以28号5.00~6.67cm(1.5~2.0寸)不锈钢毫针沿头皮15°~30°斜刺至帽状腱膜下,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深度30mm左右再运针,运针时头针的捻转速度一般为150~250次/min,得气后留针。留针一两个小时,每10分钟行针一次,2次/d,10d为1个疗程。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两组患者于治疗前24h及治疗后10d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功功能积分法(上肢33项,下肢17项,各项最高分为2分,总分100分),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运功功能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提高,治疗组患者在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犤(44.57±3.28)分,(21.51±3.61)分;(26.23±7.25)分,(15.86±6.27)分,(t=6.87,6.02,P<0.01)犦。②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犤(88.46±9.68)cm/s,(65.22±11.20)cm/s,(t=6.25,P<0.01)犦。结论:早期头皮针治疗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加快,改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使运动功能积分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