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摘要

目的:根据近年来应用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治疗骨不愈合的研究近况,探讨这种微创骨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01/2005-12相关骨不连、骨诱导,注射型材料、骨修复的文献,检索词“fracturenonunion,boneinduction,carrier,percutancou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4-10/2004-10相关可注射型的骨修复材料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骨不连;骨诱导;载体”,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诱导材料,骨不连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不连与骨诱导。②经皮注射型材料,成骨方法。排除标准:①骨感染、骨良恶性肿瘤。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综合:可注射型的骨修复材料广泛应用于临床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治疗,具有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其中,自体骨髓及复合物可以通过基质细胞的分化和骨基质的合成,促进骨愈合。骨形成蛋白及复合物作为一种高效诱导成骨因子,可以作用于间充质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使其转化为软骨和骨细胞,具有良好的骨诱导特性。磷酸钙骨水泥及复合物作为一种骨传导材料,常作为骨诱导剂的缓释载体,形成复合生物活性材料,使其既具有骨传导能力,又具有骨诱导能力,明显提高了骨缺损的修复效果。骨基质、骨基质胶、胶原(主要是Ⅰ型胶原)及复合物具有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的双重性能,如与其他力学性能较好的材料联合应用可望取得更好的效果。实验室研究已经证实成纤维细胞的成骨潜能,而多种骨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促进成骨效果。但临床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还存在着因子来源、费用及其免疫反应和副作用等问题。金葡菌作为一种毛细血管增殖剂,能刺激毛细血管向骨折端长入,近年已广泛运用于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治疗。而脐血和胎盘注射液在促进成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固定方式,并进一步研究解决注射材料的有效性,持续性,载体的选择以及移植部位异位骨化等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