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与自体骨移植材料为对照标准的效果比较(英文)

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与自体骨移植材料为对照标准的效果比较(英文)

         

摘要

背景:对于骨肿瘤性骨缺损,以往多采用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目的:以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引起的腔洞性骨缺损为对照标准,观察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封闭残腔以及新生骨密度的情况。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3-07/1998-07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收治骨缺损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患病时间(6.2±2.1)个月,骨缺损(136±30)mm3。对照组62例,患病时间(6.1±2.3)个月,骨缺损(133±37)mm3。方法:实验组接受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首先彻底刮除肿瘤组织,用体积分数为0.95的乙醇烧灼创面后,再刮除烧灼面致出血,然后植入骨移植材料,植入的骨量要充足、紧密。以术后第1周的X射线片作为新骨生长的密度对比标准,术后第3,6,8个月分别摄X射线片,以术后8个月指标为两组比较标准。主要观察指标:比较骨缺损愈合情况,以残腔封闭及新生骨密度为标准。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6个月时,实验组失访1例。随访18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失访2例。术后8个月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骨缺损残腔消失,新骨组织与母骨融合为一体,密度和正常骨相同或高于正常骨,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骨残腔基本消失,新生骨密度接近于正常骨,实验组12例,对照组10例。与自体骨移植材料相比,脱蛋白牛松质骨与自体红骨髓结合后对修复腔洞性骨缺损疗效相当。结论:应用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腔洞性骨缺损,均可使腔洞性骨缺损残腔基本消失,新生骨密度接近正常骨,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