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学习障碍儿童数字与字符信息加工的特征

学习障碍儿童数字与字符信息加工的特征

         

摘要

目的:分析学习障碍儿童数字与字符加工的特征,并与正常儿童作比较。方法:于2005-06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对33名学习障碍儿童和17名学习正常儿童进行数字与字符识别实验。33名学习障碍儿童中阅读障碍儿童17名,数学障碍儿童16名。实验分组为:阅读障碍组(n=17)、数学障碍组(n=16)、正常组(n=17)。实验采用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实验心理学实验软件系统中的程序和项目,实验材料分为数字和字符2种,实验过程中通过增加数字或字符的长度来增加难度,长度为1个、2个、4个数字或字符,呈现时间为0.5s,间隔时间为1s。实验方法为再认法,被试对测试项目(数字或字符)进行识别并按键回答,整个实验分为条件1(测试项目包含在学习项目中:肯定回答)和条件2(测试项目不包含在学习项目中:否定回答)2种情形,其结果分别以各组儿童对数字和字符的反应正确性和时间2个指标来衡量,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名学习障碍儿童和17名学习正常儿童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数字再认任务中:阅读障碍组和数学障碍组儿童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其再认正确性明显不如正常组儿童(条件1:F=3.63,P<0.05;条件2:F=3.79,P<0.05);在字符再认任务中与正常组成绩差异不明显。②在反应时成绩表现中: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阅读障碍组和数学障碍组儿童的反应时明显不如正常组儿童(条件1:F=3.93,P<0.05;条件2:F=9.04,P<0.05);在字符识别任务中二者差异不显著。结论:①学习障碍儿童在熟悉的数字判断任务上的表现明显不如正常组儿童,反映出其短时记忆容量不足和工作记忆加工缺陷。②在字符序列实验中的成绩差异不大,本组结果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字符的相对不熟悉性,学习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均采取了猜测方式进行识别与判断,说明改进实验手段是今后深入开展此项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