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二次打击大鼠部分体液因子变化与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的影响

二次打击大鼠部分体液因子变化与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二次打击大鼠部分体液因子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在二次打击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2-03/10在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附属第一医学检验科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②实验方法:所有大鼠行腹部手术,结扎组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未结扎组与假手术组仅在肠系膜淋巴管下穿线,不结扎。结扎组、未结扎组大鼠手术创伤后,以失血-脂多糖方法复制二次打击模型。③实验评估:手术创伤后24h进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实验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含量;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良TBA微量法测定丙二醛水平;以硝酸还原酶法、化学显色法分别检测NO2-/NO3-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以免疫比浊法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①3组大鼠存活率:实验24h期间,假手术组全部存活(15/15),未结扎组53.3%(8/15)存活,结扎组73.3%(11/15)存活,3组动物24h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904,P<0.05)。②3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创伤含量高于实验前、假手术组、结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8,3.12,2.73,P<0.01;t=8.35,6.76,3.84,P<0.01)。③3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比较:创伤后24h,未结扎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实验前及假手术组、结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2,2.01,2.22,P<0.05);未结扎组与结扎组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实验前及假手术组(t=3.64,2.67,1.42,P<0.05)。④3组血清一氧化氮及其合酶比较:创伤后24h,未结扎组大鼠血清NO2-/NO3-水平、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4,P<0.05;t=2.05,P<0.05;t=2.57,P<0.01);结扎组大鼠血清NO2-/NO3-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高于假手术组(t=2.10,P<0.05),NO2-/NO3-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低于未结扎组(t=1.74,P<0.05;t=1.92,P<0.05)。⑤3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创伤后24h,未结扎组大鼠血清IgG、IgA、IgM、C3、C4均高于假手术组及结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8,P<0.01;t=2.64,2.11,2.54,2.23,P<0.05;t=2.92,2.28,P<0.01;t=1.73,2.02,1.72,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抑制了二次打击大鼠体液因子变化表现出的免疫反应以及过度炎症反应,肠系膜淋巴途径是二次打击过程中重要的发病环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