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姜黄素抗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及机制

姜黄素抗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及机制

         

摘要

背景:姜黄素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可导致门脉高压的特征性病变“肝窦毛细血管化”是否有干预能力,其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姜黄科植物药用活性成分姜黄素对肝窦内皮细胞微观结构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肝窦毛细血管化及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机制和靶位点。方法:培养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实验分7组:空白对照组无干预措施,瘦素激活组建立瘦素激活细胞模型;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为瘦素激活细胞后分别以32,16,8μmol/L姜黄素干预;最后2组为瘦素激活细胞后分别以秋水仙碱和丹参酚酸B作为干预的阳性对照药物组;各组均干预48 h。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瘦素激活程度越高,肝窦内皮细胞的窗孔数量越少,孔径越小。姜黄素能够干预被瘦素缩小、消失了的窗孔,使其发生明显增多和增大,并使细胞外基底膜变薄及范围减小,降低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程度,并且姜黄素干预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能力有剂量依赖性;②实时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显示,瘦素激活后,肝窦内皮细胞的内皮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明显增高(P<0.05)。而上述情况在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的肝窦内皮细胞中均出现了明显降低(P<0.05);而且随着姜黄素给药浓度上升,各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出现了梯度下降(P<0.05)。而且高剂量的姜黄素对内皮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转录和表达的干预强度大于秋水仙碱和丹参酚酸B组(P<0.05);③结果证实,姜黄素能明显降低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程度,从而干预肝纤维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下调内皮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年第8期|P.1247-1254|共8页
  • 作者单位

    [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机能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200;

    [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机能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200;

    [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机能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200;

    [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机能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200;

    [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机能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2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医学工程;
  •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姜黄素; 肝;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