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外科杂志》 >负压封闭引流术减轻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负压封闭引流术减轻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减轻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对照(假手术)组、I/R组和I/R+VSD组, 每组10只。通过阻断4 h和再灌注6 h左后肢股动脉和静脉的方法建立I/R模型, 在此模型基础上使用VSD技术进行再灌注时的干预即为I/R+VSD组。对各组骨骼肌组织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的测定。HE组织切片观察细胞水肿程度;免疫组化评估骨骼肌细胞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情况, 并采用相对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在mRNA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对各组骨骼肌细胞HMGB1的变化程度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 I/R组MPO(0.91±0.22)、MDA(2.04±0.92)、SOD(35.97±9.23)、CAT(31.42±16.27)、GSH(1.48±0.90)的组织含量与VSD干预组(0.53±0.08、1.65±1.02、55.99±18.97、48.50±17.86、3.54±1.88)和对照组(0.31±0.10、1.01±0.12、61.83±14.91、75.95±13.09、3.84±2.08)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80、4.250、5.240、9.720、5.240, P=0.000、0.040、0.020、0.002、0.020)。HE染色结果显示, I/R组骨骼肌细胞的间隙比高于VSD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F=16.47, 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 对照组、I/R组和I/R+VSD组HMGB1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94%、18.63%和61.36%, 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886, P&0.01), 此结果与实时定量PCR(F=50.653, P&0.01)和免疫印迹法(F=963.489, P&0.01)检测结果相符。结论 VSD技术可通过增加骨骼肌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氧化因子损伤和炎性介质因子的表达而减轻缺血后再灌注时的损伤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