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栽培稻分类方法的比较

栽培稻分类方法的比较

         

摘要

为了比较Glaszmann和程侃声等对亚洲栽培稻的分类体系,将Glaszmann氏提供的197个水稻品种的同功酶位点原始记录和程氏对它们就6个形态性状的评分作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二人的分类基本一致,数值分类也表明栽培稻可以只分籼粳两个亚种,处于中间的少数品种可称为偏籼或偏粳。程氏采用的“性状指数法”似更为便利而有效,特别适于田间及育种工作,虽然带有一定的经验成分,但加以生化或数值分类的检验,即可弥补该法的不足,有助于澄清个别不够明确和错划的事例。因此,我们建议为求得最佳的分类系统,最好运用二种以上的方法,相互补充校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