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上颈椎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分析

上颈椎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上颈椎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25例各类型上颈椎损伤患者资料,男20例,女5例;年龄14~55岁,平均37.1岁。依患者临床表现、损伤类型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前颅环牵引后,7例行前路手术,18例行后路手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及功能独立性评价(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评价骨折复位、骨愈合、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FIM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18.2个月。15例术前有高位脊髓损伤表现,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C级7例、D级8例;术后6个月C级2例、D级4例、E级9例,较术前平均提高1.1级;术后12个月,D级3例、E级11例,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术前FIM评分平均7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7.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及CT示骨折复位良好,术后3~12个月均获得骨陛融合。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予头低脚高体位、补液等保守治疗,8 d后引流液减少至30ml以下,拔除引流管,加压包扎。末次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或断裂现象。结论上颈椎损伤类型复杂,不同患者具有不同骨折、脱位与神经损伤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熟练掌握上颈椎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特点,术中严格精确的进钉点、方向,选择合适直径的螺钉,掌握进钉深度,是上颈椎手术成功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