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腰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及椎管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腰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及椎管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及椎管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腰椎疾病行腰椎后路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3例及发生椎管内血肿的25例患者资料。33例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8~79岁,平均(58.85±8.76)岁;原始疾病为间盘突出症5例,滑脱9例,椎管狭窄15例,骨折4例。25例发生椎管内血肿患者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8~77岁,平均(60.96±11.37)岁;原始疾病为间盘突出症18例,滑脱3例,椎管狭窄4例。按患者年龄、性别、原始疾病等进行匹配,从同期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数据库中按3:1比例选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钙离子浓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植入cage,术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浓度与无切口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OR=3.716,P=0.032)、术前血清钙降低(OR<0.001,P=0.001)、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02,P=0.014)、术后血红蛋白减少(OR=0.923,P=0.018)和术后血小板升高(OR=1.007,P=0.017)是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的患者中,术前总蛋白、白蛋白、血小板、钙离子浓度;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和术后总蛋白与无血肿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前血清钙降低(OR<0.001,P=0.001)、术前总蛋白减少(OR=1.298,P=0.043)、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03,P=0.021)和术后总蛋白减少(OR=1.080,P=0.028)是手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糖尿病、血清钙下降、术中出血量增加、术后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升高是腰椎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术前血清钙降低、术前总蛋白减少、术中出血量增加和术后总蛋白减少是椎管内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