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核呼吸因子1多态性与心力衰竭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核呼吸因子1多态性与心力衰竭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呼吸因子1(NRF-1)基因+141 G/T多态性与心力衰竭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36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核呼吸因子1基因+141 G/T多态性,分析3种基因型与药物干预后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种基因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GT基因型总有效率优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种基因型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γC1α)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GG、GT基因型LVEF、LVEDD、NT-proBNP、eGFR、PPARγC1α优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36例病人随访2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5.74%(35/136).GG、GT及TT型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30%、23.64%和45.83%;Kalplan-Meier法分析显示,3种基因型之间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6.706,P=0.035).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T基因型、NT-proBNP、LVEDD为预后的危险因素;NRF-1、TFAM及PPARγC1α、LVEF为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NRF-1基因+141 G/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有关,与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作用可能与药物干预后提高NRF-1、TFAM基因及PPARγC1α表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