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茯苓利下焦水湿有效物质部位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茯苓利下焦水湿有效物质部位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茯苓不同物质部位利下焦水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注射"盐酸多柔比星+氢化可的松"的方法建立肾阳虚下焦水肿模型,造模14 d,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金匮肾气丸组、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组、水溶性多糖组、总三萜组。给药21 d后,收集并记录24 h尿量,分析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尿蛋白(U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抗利尿激素(ADH)、肾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 1)和水通道蛋白2(AQP 2)的含量及腺苷酸环化酶(AC)、血管加压素受体2(V2R)、蛋白激酶A(PKA)、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AQP 1和AQP 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24 h尿量、TP、ALB、cAMP、cAMP/cGMP显著降低,UP、 ADH、cGMP、CRE、BUN、HDL-C、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总三萜组、水溶性多糖组和水不溶性组24 h尿量、ALB、cAMP/cGMP均显著升高,ADH、CRE、BUN、HDL-C均显著降低,总三萜组体质量、TP显著升高,UP、LDL-C显著降低,水溶性多糖组体质量显著升高,UP显著降低,水不溶性多糖组cAMP显著升高,cGMP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且3个部位均能不同程度地升高模型大鼠AC、PKA、CREB的表达,降低V2R、AQP 1、AQP 2的表达。结论:茯苓三萜、水溶性多糖和水不溶性多糖均为茯苓利下焦水湿的药效物质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功能、调节脂质代谢紊乱以及与"AC-cAMP"调节AQP 1和AQP 2的表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