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因素下肝细胞癌染色体遗传学改变的初步研究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因素下肝细胞癌染色体遗传学改变的初步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HBV/AF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染色体遗传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32例HCC的癌组织,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GH)检测其22对染色体的变化。结果 (1)32例HCC中,大部分的染色体拷贝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发生扩增的区段有1q、7q、8q,其中1q、8q为高频扩增区段。发生缺失区段有1P、4q、8p、9p、13q、14q、16p、16q、17p、18q、1 9p、Y,其中1p、4q、8p、16q、17p、19p为高频缺失区段;(2)同时,还存在着若干DNA拷贝数扩增或缺失的小区段。缺失显著的小区段有:2p25.1-p25.2、3q22.3-q23、7p14.1-p14.3。扩增显著的小区段有:9p13.2-9p21;(3)聚类分析发现:13q缺失发生率在HBsAg(+)/AFB1(+)、HBsAg(+)/AFB1(-)、HBsAg(-)/AFB1(+)、HBsAg(-)/AFB1(-)4个亚组中呈依次递减(x~2-6.452,P<0.05)。4p在HBsAg(+)/AFB1(-)组中以扩增为主,而在HBsAg(-)/AFB1(+)组与HBsAg(-)/AFB1(-)组则以缺失为主。19q在HBsAg(+)/AFB1(+)组中以扩增为主,在HBsAg(-)/AFB1(+)组与HBsAg(-)/AFB1(-)组中以缺失为主。结论广西地区肝癌染色体遗传学改变具有多样性,其中19p、2p25.1-25.2、3q22.3-q23的缺失及9p13.2-9p21的扩增可能为该地区肝癌特有的遗传学特征之一。13q的缺失可能与该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