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老年学杂志》 >“通督调脏”针法对CUMS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

“通督调脏”针法对CUMS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

目的运用4D Lable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通督调脏针法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结合行为学分析,探讨可能的针刺抗抑郁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9只。依照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不做治疗,针刺组行“通督调脏”针法,1次/d,30 min/次,连续21 d。记录各组行为学实验结果,21 d处死所有大鼠,各组选取3个有明显表型变化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4D Lable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鉴定和观察各组海马组织差异蛋白表达情况,运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差异蛋白的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通过平行反应监测(PRM)验证相关差异蛋白。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体重、糖水消耗量显著降低(P<0.0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体重、糖水消耗量均显著上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001),但与空白组相比仍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01)。蛋白质组学检测共鉴定出1.5倍阈值条件下39个差异蛋白,基因本论(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其参与补体激活、调控炎症反应、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细胞周期调控、细胞黏附调控、RNA代谢、蛋白质活化调节和细胞形态调节等多个生物学过程。PRM结果显示D-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Ddt)在模型组下调,而在针刺组上调,Cnrip1蛋白在模型组上调,而在针刺组下调。结论行为学结果及各结果分析表明通督调脏针法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神经递质代谢、神经元自噬、补体激活、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线粒体代谢的异常变化可能为针刺抗抑郁的主要机制,Ddt、Snap29、C1qc、Vtn、Cpped1、Phf5a、Prpf40a、Cdk5rap3、Bbs2、Afg11、Sdf2、Specc1l等为可能的关键蛋白,为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