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上虞-三门高速公路6号大型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处理

上虞-三门高速公路6号大型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处理

     

摘要

浙江省上虞至三门高速公路6号滑坡,是全线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滑坡.该段线路两侧山峰标高达400m左右,相对高差200余m,属丘陵地貌.该区段曾发生过三期古滑坡,斜坡经历了平衡→失稳→新的平衡不断发展的形成过程,在地形上呈"圈椅状",具古滑坡及崩塌地貌特征.滑坡体由崩积、崩坡积、古滑坡堆积物组成,滑带土主要为含碎块石粘性土.滑坡体长约600m,最厚处达44.95m,滑坡体积约为200万m3,属超深层大型堆积层滑坡.地下水在坡体中呈网管状分布,后缘及中部水位较浅,地下水位的变动一般滞后于降水1~2天.地面位移速率:晴天为0.5~1.5mm/d,雨天为1.5~3.5mm/d,反映出降水对滑坡位移的强烈影响.采用CS-03型数显测斜仪,定期监测滑坡体在不同深度上的滑移状况,得出观测期间沿滑面的滑动速率为0.88mm/d.结合地质分析,准确判定了斜坡破坏的潜在滑面.本次滑坡的形成是自然地质因素与人为工程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可归纳为: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特性、地下水的渗流作用和不利的地形条件使坡体具备了蠕滑变形的基本条件;公路施工在阻滑段挖方,减小了滑体的阻滑力,诱发了古滑坡复活.通过土工试验获取滑带土的强度参数,作为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参数.再用多断面的联合求解反分析检验,建议取滑面强度参数C=26?kPa和Φ=10.0°作为滑坡治理设计的依据.计算各断面分段终点的剩余下滑力,显示主要下滑推力来自滑体中段.由此,划分出次滑段、主滑段和阻滑段3个区段,以便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对不同地下水位时坡体的稳定性进行验算,表明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坡体的稳定性十分敏感.基于上述分析评价,考虑地下水位变动的滞后性,提出了地表和地下排水处理、多级抗滑桩支挡加固措施,以保证该路段边坡的稳定.地表排水按滑坡区段的地形布置,沿滑坡周界5m以外布设截水沟,在滑坡体地面上布设树枝状排水沟.在主滑段滑床以下的基岩中,横向设置断面1.6m×2.1m、长达305m的地下排水隧洞,隧洞上方滑体内设井径1.5?m的渗井30眼.分别在滑坡体的中上段、公路上坡和前缘等5处各设置1排嵌岩抗滑桩,采用了A型~D型和F型钢筋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锚索桩,断面1.8×2.5、2×4、3×4m2、直径3m 4种,桩长15~35m,共计82根+62组,桩及系梁上设锚索294根.公路已建成通车1年多,监测表明该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