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各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各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各期圆锥角膜后表面的形态特点,为完善圆锥角膜形态特点的描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各期圆锥角膜患者(符合Rabinowitz诊断标准)248例(248眼)及正常对照(正视或低度近视患者)143例(143眼)。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统计分析后表面屈光度、后表面高度、角膜厚度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计算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临床组、亚临床组、可疑圆锥角膜组和正常组的平均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分别为-8.5D,Q=4;-6.2D,Q=0.5;-5.6D,Q=0.3;-5.5D,Q=0.3。平均后表面最大高度分别为55μm,Q=36;23μm,Q=14;11μm,Q=8.5;7μm,Q=6。平均角膜最薄厚度分别为437μm,Q=94;502μm,Q=60;502.5μm,Q=35.5;540μm,Q=49。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和后表面最大高度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屈光度最大点、最高点、角膜最薄点主要分布在中央3mm区域的下方。后表面屈光度最大值、后表面高度最大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是早期圆锥角膜形态改变的重要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