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 >突触可塑性在肠道感染大鼠模型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意义

突触可塑性在肠道感染大鼠模型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意义

         

摘要

目的研究旋毛虫感染 SD 大鼠后内脏敏感性变化和突触可塑性在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 SD 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感染组(旋毛虫感染2周)和慢性感染组(旋毛虫感染8周)。用不同结直肠压力[20、40、60和80 mmHg(1 mmHg=0.133 kPa)]扩张10 s 内诱发的腹壁肌电活动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内脏敏感性。观察感染后不同时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突触超微结构,RT-PCR 和 Western 印迹法检测回盲部、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突触素和突触后致密物质(PSD)-95 mRNA 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①在40和60 mmHg 的扩张压力下,慢性感染组 AUC 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 值分别=0.012和0.005);而急性感染组 AUC 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 值分别=0.018和0.012)。②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急性感染组的炎症积分为23.45±4.10,较正常对照组(9.10±2.42,P=0.027)显著升高;而慢性感染组为13.95±7.96,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③急性感染组可见突触前膜线粒体嵴消失,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囊泡数量显著减少,PSD 长度显著减少。慢性感染组中,囊泡性质无明显变化,但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增加,突触后膜电子致密物增厚,颜色加深,长度延长。三组间突触间隙无明显变化。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感染组大鼠回盲部、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突触素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 值均<0.05);而急性感染组突触素在 mRNA 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感染组大鼠回盲部、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 PSD-95mRNA 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 值均<0.05);而急性感染组各部位 PSD-95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 值均<0.05)。结论肠道感染大鼠模型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与突触可塑性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