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二步照射法对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疼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二步照射法对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疼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二步照射法对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疼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皮肤科行ALA-PDT治疗的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 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照射, 光输出强度65 mW/cm2、20 min;观察组给予起始光输出强度40 mW/cm2、8 min, 照射至20 J/cm2, 继以光输出强度65 mW/cm2、15 min, 使光照总能量达78 J/cm2, 根据患者反应适当调整光照强度, 每2周照射1次, 连续3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出现疼痛时间和照光开始后5、10、15、20、25、30、50 min时的疼痛评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 记录其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疼痛开始时间为(10.40 ± 1.13)min, 对照组为(3.95 ± 0.77)min,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919, P & 0.05)。治疗过程中,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均随着照光时间点的变化出现显著波动(F = 323.631, P & 0.01), 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的波动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9.338, P & 0.01), 时间点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 = 24.059, P & 0.01)。在照光开始后第5、10、15分钟时,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14、28.407、28.286, 均P & 0.05);在照光开始后第20分钟时, 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505, P & 0.05);在照光开始后第25分钟(观察组照光结束2 min、对照组照光结束5 min)、30 min、50 min(冷敷结束时)时两组的疼痛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06、1.038、0.344, 均P & 0.05)。两组光照结束时(观察组照光开始后第23分钟, 对照组光照开始后第20分钟)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68, P = 0.149)。3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 观察组有效率为90%(27/30), 对照组有效率为83.3%(25/30),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577, P = 0.706)。两组患者水疱、红斑水肿、干燥脱屑、瘙痒、反应性痤疮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步照射法能有效控制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过程中的相关疼痛, 特别在治疗初始阶段, 使患者可以顺利完成3次ALA-PDT治疗, 并保证临床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