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三种无创性肝纤维化评价方法在肝功能轻微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的诊断价值

三种无创性肝纤维化评价方法在肝功能轻微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检测技术(FibroTouch)、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PRI评分三种无创性肝纤维化评价方法对肝功能轻微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107例丙氨酸转氨酶(ALT)≤80 U/L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分为轻微肝纤维化组(S1,n=26)、明显肝纤维化组(S2~3,n=34)和早期肝硬化组(S4,n=47),比较三组患者的肝弹性硬度值(LSM)、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P N-P)、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及APRI等指标,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指标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指标联合预测肝纤维化程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比较分析三种纤维化评价方法及预测模型对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明显肝纤维化组的LSM高于轻微肝纤维化组(Z=-2.611,P&0.01)。早期肝硬化组的PⅢP N-P、CⅣ、LN、HA水平均高于轻微肝纤维化组(Z=-4.026、-4.205、-2.938和-3.156,P值均&0.01)。早期肝硬化组的LSM和APRI高于轻微肝纤维化组(Z=-5.789和-4.308,P值均&0.01)和明显肝纤维化组(Z=-3.460和-3.498,P值均&0.01)。早期肝硬化组的血小板低于轻微肝纤维化组和明显肝纤维化组(Z=-4.533和-3.206,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LSM、CⅣ、PⅢP N-P及APRI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606、0.418、0.396和0.470,P值均&0.01)。各单指标预测肝纤维化S≥2和S=4的效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肝纤维化S≥2的模型1: Logit(P)=-3.810+0.385×LSM+0.052×CⅣ,曲线下面积为0.839,特异度为96.0%,诊断效能分别优于PⅢP N-P、CⅣ和APRI(Z=2.579、2.145和2.219,P值均&0.05),但与LS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1,P&0.05)。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肝纤维化S=4的模型2:Logit(P)=-4.291+0.105×LSM+0.028×CⅣ+2.682×APRI,曲线下面积为0.865,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81.8%,诊断效能均优于LSM、PⅢP N-P、CⅣ和APRI(Z=2.309、2.485、2.403和2.103,P值均&0.05)。结论 对肝功能轻微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可优先选择FibroTouch作为预测肝纤维化S≥2的无创性检测方法,而以LSM、CⅣ、APRI联合构建的预测模型2对肝纤维化S=4的诊断效能诊断性能优于各单一指标,可提高对早期肝硬化的预测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