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远程缺血预适应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远程缺血预适应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

心血管意外是全球的第一死亡原因,因此人们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帮助心脏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减少心肌细胞的死亡,保留心功能和防止心衰的发生.1993年,Przyklenk等[1]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试验性观察,发现某一血管床短暂的缺血对持续性冠脉堵塞中累及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这一研究为后续的“远程缺血预适应”的发现奠定了基础.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指的是对某一远隔器官重复地进行短暂缺血和再灌注,可减少其他器官在急性缺血/再灌注中的损伤这一现象.后来发现简单地通过血压袖带重复压迫上臂能成功诱导RIPC.这一重大发现成功将RIPC研究转移到临床上[2].在过去20年,科学家们对RIPC进行了大量研究,尽管其具体作用机制仍然未能完全阐明,但是RIPC已经从单纯的试验性观察发展到了具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潜力的临床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