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钢板-假体复合体重建长节段受累的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钢板-假体复合体重建长节段受累的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摘要

目的 (1)描述钢板-假体复合体(plate-prosthesis composite,PPC)的设计、重建过程及效果;(2)描述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效果;(3)将PPC的重建效果与传统肱骨上段假体(proximal humeral prosthesis,PHP)进行比较。方法选自2007年8月至2017年2月于我中心手术治疗的17例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患者[男9例,平均年龄(23.9±17.1)岁]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肩关节的肱骨上段肿瘤瘤段截除术,平均截骨长度为(19.8±3.4)cm,占肱骨全长比例平均为(71.5±6.3)%。笔者按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PPC组(8例)和PHP组(9例)。PPC组重建方式为:假体近段与常规组配式肿瘤型肱骨上段假体相同,假体柄根据剩余肱骨的长度及髓腔直径预订制为较为粗短的外形;在假体体部中远段预置3个横行钉孔,其孔距与所选用肱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的钉孔孔距一致,其方向被设计为可在保证肱骨头角度良好的同时使钢板与肱骨下端外侧骨面贴合;重建过程中先以骨水泥法固定假体柄于剩余肱骨髓腔中,后以螺钉将适宜长度的肱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固定于假体表面及肱骨表面。术后患肢功能应用MSTS 93上肢功能评分评估,将影像学有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表现定义为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将假体生存期定义为自手术至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8±28.3)个月。5例(29.4%)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平均术后假体生存期为(79.0±15.4)个月。PPC组8例平均手术时间(3.2±1.4)h,平均术中出血量(275.0±146.4)ml。患者术后MSTS 93上肢功能评分平均为22.5±2.4(75.0±8.2)%,无患者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与PHP组患者比较,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应的假体生存期的比较中,PPC组显著优于PHP组(0∶55.6%,P=0.020,77.0∶51.5±18.7,P=0.029)。结论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应用假体重建可恢复一定的上肢功能,但其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用PPC假体重建可在达到与PHP重建方式相似的术后功能且不增加手术复杂度与风险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而可作为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理想重建方式。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8年第1期|P.25-32|共8页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骨骼肿瘤;
  • 关键词

    肱骨; 骨肿瘤; 假体植入; 骨重建; 钢板-假体复合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